塑膠成分分析常用分離手段有哪些?
塑膠成分分析常用分離手段有哪些?
塑膠成分分析通常是運用一些現(xiàn)代化的儀器手段和分離手段對樣品進行檢測,最后綜合分析,得到樣品中各個組分的含量。除了先進的儀器手段進行分析外,合理的分離手段也是功不可沒的。針對塑膠產品的成分分析常用的分離手段主要有兩種,一是灰化,二是萃取。
灰化是將一定量的樣品置于坩堝中加熱,使其中的有機物脫水、分解、氧化、炭化,再在高溫電爐(馬弗爐)中灼燒,灰化,直至殘留物為白色或淺灰色為止,所得的殘渣即為無機成分,可供測定用。其基本流程是坩堝高溫灼燒→冷卻稱量→稱量樣品重量→高溫灼燒→冷卻稱量→計算灰化結果
萃取是利用塑膠材料中各組分的某些有機溶劑的溶解度不同將他們彼此分離。其基本流程是烘干載體器皿→稱量樣品→添加合適試劑→分離→烘干→測量→FTIR或其他設備表征。萃取的類型比較多,比較常用的是超聲萃取、回流萃取、索氏萃取、溶解沉淀、色譜層析等。超聲萃取是利用超聲波的能量將高分子材料中的抗氧劑、潤滑劑、增塑劑等提取出來,是一種常見的萃取方法;回流萃取是通過高分子材料與沸騰的溶劑接觸,縮短萃取時間,提高萃取效率;索氏萃取是利用溶劑回流和虹吸原理,使高分子材料每一次都能被純的溶劑萃取,極大的提高萃取效率;溶解-沉淀是選擇合適的溶劑將聚合物和有機助劑溶解,將有機物和無機物分離,將上層清液倒出,加入析出溶劑將聚合物析出,從而實現(xiàn)一步分離聚合物、無機助劑和有機助劑。







